代码传奇,张一鸣的成长之路
2018-01-23 15:16:43
  • 0
  • 0
  • 0

来源:代码湾

一,题记

在中国互联网圈,美团王兴、雪球方三文和今日头条张一鸣,被称为“龙岩三杰”。今日头条(T)和美团(M),加上程维创办的滴滴打车(D),形成的TMD组合,被视为目前对 BAT带来最大冲击的挑战者。

二,童年的张一鸣

1983年,张一鸣出生在福建龙岩一个事业单位家庭,父亲在去东莞开办电子产品加工厂之前是市科委的工作人员,母亲是护士。与事业单位大院里其他父母对子女严加管束不同,热爱尝试新鲜事物的父母很早就给了张一鸣宽松环境,让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能自主决定自己的人生走向。

张一鸣的童年,父母彼此聊的话题多是双方的朋友在国外搞了某项技术,做出了某个产品。现在很难去判断,在1980年代,这个小家庭里萌发的创新风潮是否影响了张一鸣未来的人生道路,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父母的宽松与这个家庭对商业的早早触碰让他在很小就接触到商业世界与创新之间的某种联系。

三,上学时代的张一鸣

从高中时代起他就酷爱计算机,2001年进入南开大学先后就读于微电子和软件工程专业。

当年高考志愿填报南开大学,其中一个原因是张一鸣觉得天津是一座美丽的“滨海城市”,然而他所亲历的天津,却没能满足对“滨海城市”的想象,“信息不对称”让他吃了亏。

和他一同“吃亏”的是大学同学梁汝波。梁汝波也是张一鸣从九九房——他最早的创业项目时期就开始合作的创业伙伴,他们共同拥有的第一份资产,是一台只有256兆内存的电脑。大二学期末,张一鸣的电脑机箱在宿舍被盗,剩下的显示器成了摆设。他问同屋的梁汝波是否愿意去买一部主机,和他剩下的显示器凑成一对,电脑使用权共享。张一鸣承诺,等到大四毕业时,显示器也一并归梁汝波所有。

从此,梁汝波和张一鸣熟络起来。两个微电子专业的人开始一起钻研计算机科学,学着编程和代码,每周末还会一同打乒乓球和羽毛球。但梁汝波说:他自己运动是因为喜爱,而张一鸣是觉得“应该运动”而坚持了下来。

等到大三张一鸣转向软件工程专业时,整个电脑的所有权提前转到了梁汝波的名下。现在,梁汝波是今日头条的技术总监。

四,同学严眼中的他

梁汝波认定,曾经的这位大学室友生命的中心思想,就是“渴望卓越”。就像张一鸣在自己社交媒体简介栏当中放的第一句话:“逃逸平庸的重力”。用张一鸣自己的解释,就是变成超级赛亚人,然后保持适应,然后再变身更高级的超级赛亚人的过程。梁汝波说,从这样的中心思想而衍生出的所有阅读行为,都是张一鸣的“个人修炼”。无论科技、社会、诗歌还是人文,只要能使他变得更卓越和强大,张一鸣都去阅读。

张一鸣在大四时编写的电路板自动化加工软件PCBS曾获得过“挑战杯”二等奖。虽然从外表来看有些“技术宅”,但其内在是个很有冲劲的人。

五,初入社会,疯狂进步

2003年之后,经历了寒冬的互联网行业开始复苏。搜狐、新浪、网易三大门户网站利润额持续增长,在纳斯达克股市上的表现优异;阿里巴巴投资1亿元人民币推出了个人交易网站淘宝网,并创建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做即时聊天起家的腾讯和以搜索业务为本的百度也正式挂牌上市。

2005年大学一毕业,他就组成3人团队,开发一款面向企业的IAM协同办公系统。但产品的市场定位失误导致了创业失利,当时协同办公在中国根本还没有发展起来。这次创业经历让张一鸣意识到,在互联网创业需要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并且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在一次短暂而失败的创业后,2006年2月张一鸣进入旅游搜索网站酷讯。

他说:“最初在酷讯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当时因为年轻,可以没日没夜的工作,通宵达旦的情况也时常有。如果下班回家早,一般也是看书,学习到晚上一两点。那段时间让人感觉很充实,那两年经常没日没夜的学习”。

就是这位极具冒险精神的“技术宅”,迄今为止,他已经直接参与了五家公司的创业,其中有两家是自己创立的,还有一家是合伙人。

张一鸣是最早期加入的员工之一,一开始只是一个普通工程师,但在工作第 2 年,张一鸣在公司管了四五十个人的团队,负责所有后端技术,同时也负责很多产品相关的工作。成为技术高级经理,最终担任技术委员会主席。

六,成长秘诀

有人问张一鸣:为什么你在第一份工作就成长很快?是不是你在那个公司表现特别突出?

其实不是。当时公司招聘标准也很高。跟我同期入职的,我记得就有两个清华计算机系的博士。

那我是不是技术最好?是不是最有经验?我发现都不是。后来我想了想,当时自己有哪些特质。

1、我工作时,不分哪些是我该做的、哪些不是我该做的。我做完自己的工作后,对于大部分同事的问题,只要我能帮助解决,我都去做。当时,Code Base中大部分代码我都看过了。新人入职时,只要我有时间,我都给他讲解一遍。通过讲解,我自己也能得到成长。

还有一个特点,工作前两年,我基本上每天都是十二点一点回家,回家以后也编程到挺晚。确实是因为有兴趣,而不是公司有要求。所以我很快从负责一个抽取爬虫的模块,到负责整个后端系统,开始带一个小组,后来带一个小部门,再后来带一个大部门。

2、我做事从不设边界。当时我负责技术,但遇到产品上有问题,也会积极地参与讨论、想产品的方案。很多人说这个不是我该做的事情。但我想说:你的责任心,你希望把事情做好的动力,会驱动你做更多事情,让你得到很大的锻炼。

遗憾的是,酷讯红极一时后迅速衰落。虽然如此,但是在酷讯,张不给自己设限制,拼命积累各方面的互联网技术能力。于是,24岁时,张已成为该公司技术总监,得到了酷讯投资人王琼的青睐。

在酷讯工作时,有件事让张一鸣感受强烈。他想订一张回家的火车票,但那时候去火车站买票很难,网上也不知道何时会出现二手票。酷讯当时已有的搜索是需要用户主动输入信息去搜,实时查询二手票信息。

于是,张一鸣在午饭时段花了一个小时写出一个小程序,把他自己的需求用程序固化、存储下来,让网站机器定时自动帮他搜索,一旦有了搜索结果就短信通知他。在写完这个程序不到半小时,张一鸣就收到了短信提示,然后买到了票。不用买黄牛票,也不用在电脑前一直待着,这个小程序对他的价值非常大。

此后,张一鸣就一直在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发现信息。

七,辞去九九房CEO

当年在华清嘉园,张一鸣先是跟着陈华、吴世春做酷讯,后来同乡王兴(现美团创始人)创办饭否、海内网时,张一鸣被拉入伙。在与王兴共事时期,张在产品上的天赋被发掘了出来。通过SNS网站,他对信息分发已形成全面且独到的见解。不幸的是,最后饭否因为一些敏感信息被关闭。

因此在华清嘉园五虎中,他不是老革命,是个红小鬼。

后来王琼给了张一鸣一笔钱,鼓励他独立创业。

饭否被关之后,酷讯的投资方SIG把酷讯当年流量极大的房产频道拿出来让张一鸣单独做九九房。这是他第一次创业,和徐易容第二次创业做美丽说的时间几乎重合。

九九房,一个房产类搜索应用很快上线,张一鸣借此将精力从PC互联网转移到了移动互联网上。这一独立创业经历让他收获了管理一个公司的经验。

但张一鸣希望做一件更有价值的事情。他研究好后决定切入资讯类行业,那么他为什么不做旅游行业呢?

张一鸣专注于信息分发领域,旅游行业的信息没有新闻这样多涉猎范围广,之前看到报道说张一鸣特别爱看南方周末,可见他是一个喜欢并善于利用信息的人,旅游行业的信息相比而言很局限。

新闻客户端比旅游APP这种的使用频次要多得多,在信息架构和调整上更具有挑战性,而且每日更新的信息也需要更及时更海量。

张一鸣不仅想专注信息分发,还想通过算法来智能推算,这在新闻领域还可以施展,有空间进步,能同步改进算法。若放之旅游领域,用户都是带有主观的目的性去搜索,对”推荐“的需求其实并不高。

做好九九房的善后工作后,他创办了字节跳动。张一鸣性格稳重,他先用简单的图片、文字试水基于机器学习的信息分发,推出了内涵段子、内涵漫画等十几款产品,反响很好。

时光回到2012年。这一年春天,张一鸣辞去了九九房CEO的职务,转向最新的创业项目今日头条。

八,创办今日头条

这是一件让他很“来劲儿”的事情。它实现了张一鸣一直以来的设想:“应该有一个更有效率的媒体属性的东西出现。”通俗的说法是,用户一打开手机应用,首先看到的就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非经过人工编辑的资讯。

今日头条背后依托一整套推荐引擎,用户在使用微博、QQ等账号体系登陆后,机器算法会以关键词等元素判断用户的兴趣爱好,从全网抓取内容,并实现新闻、博客、问答等泛媒体内容的个性化推荐。

名校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张一鸣并不缺乏技术能力,此前的创业经验也让他理解了该如何做一款体验良好的手机应用。但是,把“个性化推荐”这样的细分功能做成一款完善的产品,在国内尚无成功先例。

他决定“曲线救国”,先做两款比较讨巧、受众广泛的应用,然后为今日头条导入用户。这两款应用名为“搞笑囧图”和“内涵段子”,卖点一目了然。它们在苹果App Store应用商店大获成功,长期位居排行榜前20位,积累了数十万日活跃用户。

紧接着,今日头条诞生了。看起来,它已具备日后成功的一切条件。

张一鸣的团队随后开发了一个“交叉兑换系统”,引导用户向今日头条迁移。在整个2012年,今日头条只花费了100万元的推广费用,却在年底实现了一百多万的日活跃用户量,单个激活用户获取成本不足一毛钱,两款试水应用功不可没。

事实亦证明了这一点。2亿用户,2000万DAU(日活跃用户),稳步增长的赢利(通过高效信息流广告),今日头条APP在2014年度过了产品验证期,时下它已成为国内最主流的新闻客户端之一。

今日头条成功的背后是不容忽视的技术优势和清晰的产品定位。张一鸣在技术上的多年积累、今日头条通过机器学习不断扩容的大数据库,均为模仿者构筑了高门槛;专注信息收集与分发,不做社交,避免精力分散,这是张一鸣为今日头条制定的发展战略。

在巨大用户量和高使用频次的基础上,作为载体的今日头条,广告效率比门户网站高得多,商业模式已不成问题。

成功者的故事讲起来总是很动听——似乎一切都顺理成章。

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位成功者都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特质,张一鸣亦不例外:

对某件事的执着——他着迷于对提高信息搜索、分发效率的技术,并为之付出了大量时间、精力;

自信——相信自己可以成功,于是敢于创业;不拘泥于末节——从不纠缠短期利益。

这些特质使得张一鸣能够更加专注于产品本身,不断提高产品的用户体验。

作为互联网龙岩三杰(两外两个人是美团王兴、雪球方三文,都是胡建龙岩人)中年纪最小的一个,张一鸣的江湖地位在最近两年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是一颗喃喃升起的新星。目前除了160亿美元的美团之外,就要数今日头条估值最接近100亿美元。

九,张一鸣的鸡汤

跟滴滴打车的程维一样,百亿美元估值可以进互联网名人堂了。所以在被总理接见之后,张一鸣也开始加入了为青年熬鸡汤的行列,发表了脍炙人口的演讲,《我遇到优秀年轻人的5个特质》。如下:

第一 有好奇心、主动学习

当他想要实现一个功能,他就需要有人帮他做后半部分,因为他自己只能做前半部分——如果是有好奇心的人,前端、后端、算法都去掌握、至少有所了解的话,那么很多调试分析,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做。

第二 对不确定性保持乐观

最后也许不一定做成,或者没有完全做到,但这个过程也会很有帮助——只要你对事情的不确定性保持乐观,你会更愿意去尝试。只有乐观的人会相信,会愿意去尝试。

第三 不甘于平庸

如果一个人一毕业,就把目标定在这儿:在北京市五环内买一个小两居、小三居,把精力都花在这上面,那么工作就会受到很大影响。他的行为会发生变化,不愿意冒风险。

不甘于平庸很重要。我说不平庸,并不是专门指薪酬要很高或者技术很好,而是你对自己的标准一定要高。也许你前两年变化得慢,但10年后再看,肯定会非常不一样。

第四 不傲娇,要能延迟满足感

资质好的人才,人聪明、动手能力也强,但没有控制好自己的傲娇情绪。我觉得这和“不甘于平庸”不矛盾。“不甘于平庸”是你目标要设得很高,“不傲娇”是你对现状要踏实。

肯去做,负责任,从来不推诿,只要他有机会承担的事情,他总尽可能地做好。每次也不算做得特别好,但我们总是给他反馈。

第五 对重要的事情有判断力

选什么专业、选什么公司、选什么职业、选什么发展路径,自己要有判断力,不要被短期选择而左右。但实际上,能有正确判断力的人,也不是特别多。

这个演讲稿好几科技媒体转发都是10万+,但是因为张一鸣的胡建口音,不能像马云演讲一样刻成光盘在机场卖,实在是太遗憾了。

你看王兴这个人就很鸡贼,他的金句“既往不恋、纵情向前”,没有一个 f 的声母,也没有一个 ue 的韵母。这样即使让福建人念出来,也不会有花音不准的烦恼。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